Wednesday, July 6, 2011

《与生命相约》By一行禅师


一行禪師在十六歲時在禪宗寺廟出家,1949年受具足戒成為比丘。
1960年代,一行禪師在西貢組織了青年社會服務學院(School of Youth for Social ServicesSYSS),開始投入社會運動。在越戰期間,他組織青年,建立醫療中心,並協助安置因為戰爭而無家可歸的人。
之後他得到普林斯頓大學提供的獎學金,到達美國。曾在康乃爾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課程,並且持續推動反戰運動,希望美國軍隊退出越南。1966年,他在美國創立相即共修團(The Order of Interbeing),建立十四項正念練習的課程。
1967年,馬丁·路德·金提名他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
1973年,越南政府取消他的護照,拒絕讓他回到越南,一行禪師流亡到法國。
1976年到1977年間,大量越南船民流亡海外,一行禪師領導了救援活動,希望幫助那些流亡至泰國灣的越南船民。
1982年,在法國南部創建梅村(Plum Village)禪修道場。


“你的初恋依然还在,一直在这里,继续塑造着你的生命。这是一个禅修的课题。”

根据佛教禅观,没有理解的爱是不可能的。如果你不理解某人,你就不可能爱他(她)。如果你不理解却爱上了一个人,那它就不是爱,而是别的东西。

这是一部从佛教观点去了解有关爱的作品。很多人(包括我)其实都觉得佛教说爱,一定是有关大爱,那种慈悲心不分你我的爱,可是这部作品基本上颠覆我的看法。爱,也可以爱得很有智慧。

这本书,以一行禅师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背景。他描述了他的初恋,而如何透过他的初恋来获得更多的心灵成就。我的朋友啊,如果你这时候失恋了,不妨看看!如果你这时候在爱的旅途上迷失了,也可以看看!

一行禅师那时还年轻,24岁。有一天在佛学讲课的时候看到了一位站着山顶遥望着远方的比丘尼。当时的一行禅师马上觉得她惊为天人,她的安详、平和的举止让他顿时神魂颠倒。过程中,他们不断的透过专研佛法来相互接触。一行禅师更不断的透过暗示的方式告诉比丘尼他对她的情意,最后他们在一起了。我们说,相恋的人更美丽,比丘尼比平时更加的有自信,一行禅师最终也被看出来他在恋爱了。庆幸的是,一行禅师寺院里的同伴并没有提出反对。可是,比丘尼的师姐看出来了,却遭到了反对。一天,一行禅师看到了比丘尼的眼泪,就知道一切必须有个了断。最终,他建议比丘尼去另外一个道场修行。比丘尼答应了。

说到了这里,一行禅师说了佛教的三法印。其中一段“诸行无常”,给我的感觉最为深刻。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我们明白无常,但是往往明白和知道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我们也许想说因为事物是无常的所以才有痛苦。但佛陀却鼓励我们进一步观察一下:没有无常,生命怎么可能产生?没有无常,我们怎么能够转化掉自己的痛苦?没有无常,我们的小女儿怎么能够成长为一个如花似玉的年轻女郎?没有无常,社会状况怎么能改善?为了社会正义和希望,我们需要无常。如果你很痛苦,那不是因为事物无常,而是因为你错以为事物有恒。一朵花凋谢时,你不会太难过,因为你知道花开易谢,原本无常。但是你却不能够接受你所热爱的人遭受无常,当她去世时,你会悲痛万分。如果你看透事物无常的本质,那么你现在就会尽最大努力使她过得快乐。认识到无常,你会变得积极、慈悲和富有智慧。无常是好事情。没有无常,一切都将成为不可能;有了无常,每一扇门都为变化敞开着。我们不仅不应该抱怨,相反我们应说:"无常万岁"!无常,是我们解脱的一个工具。”

其实,无常作为一个概念,他的内涵并不是简单的可以从字面上的去理解的。就好比坐禅或者行禅是可以感受到的‘欢喜心’绝对无法透过其他世俗的管道所能理解的。大家也无需感到遥不可及,因为只要透过智慧禅的修习,在生活中,我们一样可以了解到生命的真谛,体悟到佛陀所说的真理。

而我,庆幸的在这样年轻的年纪就慢慢的通往学习生命的禅修。我还在学习当中,希望有朝一日,我可以真正的看破红尘。善哉!善哉!善哉!

梁文道说《与生命相约》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