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31, 2010

辩论表演赛2:《风云再现》

人生当中的第二场校外表演赛。

你爱我,我却爱他……

人生总是充满着许多感慨……

原来,爱,不简单……

Monday, August 30, 2010

【转载】关于伟光

有一天,朋友叫我点击支持杨伟光。我说:“我不知道这个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或许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更重要的是,我还不确定我对死刑的立场是什么。”

死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威吓作用、维持社会秩序吗?满足民众对于犯案者的情绪宣泄吗?


法律精神当中的“罪罚相当”,由谁来决定?


“犯罪的人该死!”尤其当你看到那些变态杀手的残忍干案手法,你会更加去认同这点。基于一个如此传统的反射性价值观,我们,当重新面对像杨伟光这样的个案的时候,愈加反映出了传统的价值观的僵硬。


当然,也正因为僵硬,我们重新去省思。


可是省思的过程当中,或许,我们又要有那牺牲的一群了……

———————————————————————— 

关于伟光




第一次接触伟光的案件,是在国会。他的代表律师Ravi来到国会,向媒体陈述伟光的遭遇。侃侃而谈、七情上脸的他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可是伟光的故事没有。

既不是未成年,也不是不知情,一个运毒的年轻人有什么值得同情的?如果每个罪犯背后的可怜遭遇都要成为声援或宽赦的考量,我们的社会究竟要包容和原谅多少罪犯?我们还需要法律和刑罚吗?

那时候,对于死刑,我没有太多的反思。

贩毒者死,天经地义。从小课本里不都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吗?还记得曾经遇到攫夺匪,当时我还希望这些残害社会、伤害别人的王八蛋早死早好呢!杨伟光固然可怜,但他运毒的行为不也害了很多人吗?如果他没有被捕,他会不会运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所以,为什么要救他?

然后,我放了一个长假。跑去台北和一堆思维刁钻的人日以继夜地讨论,死刑到底好不好。谈到了犯罪背后的复杂因素,谈到了冷漠社会是否需要对罪恶负责,谈到了用生命的代价是否真的能换来社会安定?而即便能够换到,那是一个“等价”的交换吗?

夺走生命,“期盼”换得社会的稳定,是一个“等价”的交换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回来上班,老板恰好就下了指示说,你去跟一跟伟光的案子吧。虽然免不了有些“哎,马上又得加班赶工了”的小小抱怨,但我很庆幸,有这个采访机会。否则我无法想象,原来所谓“死囚”的家属,竟然平凡得如此真实。

专 访伟光姐姐的时候,第一次面对镜头的她,把故事说得有点破碎。但是,伟光的姐姐表情很丰富。说到小时候兄弟姐妹被迫分散给亲戚抚养,说到小时候爸爸离开家 庭抛弃他们,脸上是伤感和无奈。说到伟光被捉、被判刑、被老板利用,脸上是愤怒和生气。说到伟光入狱后慢慢变成另一个人,一直在对家人讲佛经,姐姐的脸 上,是那种很夸张的不可思议。

而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当她转述伟光的话,说伟光告诉她,那位叫伟光运毒的老板,家庭有多么幸福,夫妻有多么恩爱,孩子有多么乖巧时……从她的脸上,我可以看到伟光说这段话的时候,那充满向往和憧憬的神情。

伟光向往幸福,而这位老板,似乎让他看到了通往幸福的道路。姐姐说,伟光想要幸福的家庭啊。她说,他们这些家庭破裂的孩子,看到别人幸福,心里会很不舒服的。所以很多老板要伟光帮忙,他谁都不帮,偏偏就要帮这位家庭幸福的老板。可是,老板最后害了他。

我难过地在想,有没有人曾经教过伟光,幸福也有是非黑白之分?

然 后认识伟光的妈妈。患有忧郁症的她,有点木讷、呆滞,但问起孩子们的年龄、名字,她却都记得清清楚楚。她不会读几个字,但读着伟光寄来的信件,她看得很仔 细、很用心。她也许不懂也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她会挂念孩子,会问起伟光。这位母亲也许不够坚强,她也许没能保护好自己的孩子,但她还是一位母亲, 一位会挂念孩子,会疼惜孩子,会为孩子的不幸而哭泣的母亲。

我一样禁不住难过地在想,当这位母亲的心智和坚毅被现实击溃的时候,当她保护孩子的羽翼被生活硬生生折断的时候,我们的社会是否曾经伸出援手?

我想我可以明白,为什么一些人很固执地非要救伟光不可。因为我们不是要救一个人,而是要让整个社会得到救赎。

想 一想。当我们愤怒地在谴责运毒的年轻人,指着他们的鼻子骂他们是加害者的时候,我们有没有问过自己一些问题?例如说:我们的社会有没有去关注,那些活在社 会边缘的弱势群体?我们有没有去正视,他们的贫穷、辍学、叛逆和不幸?我们有没有尝试帮忙,避免他们走上错误的道路,无助地去追寻他们自以为是的“幸福 ”?我们有没有想过,他们可能也是社会冷漠和无情的受害者?

我们其实没有。我们没有去想象别人的不幸,然后去舒缓他们的痛苦。但我们最后狠心决定,为了避免这些边缘人造成自己的不幸,我们夺走他们的性命吧!以儆效尤。

可是,夺走了一条又一条的性命后,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好了吗?也没有。

为什么要给生命第二次机会?为什么要给伟光第二次机会?

因 为通过剥夺生命,我们的社会除了制造更多痛苦以外,并不会得到多少好处。伟光死了,毒品的问题不会解决。幕后的大老板一样可以哄骗和诱惑其他年轻人,为他 们卖命。你以为他们会在乎牺牲几个人吗?伟光死了,社会的缺陷不会被弥补。贫困和破碎的家庭不会减少,辍学和叛逆的孩子不会不见。你以为社会问题会因为一 条生命的牺牲而得到根治吗?

但伟光死了,有一个家庭会失去原本已经所剩无几的幸福。

那位在新加坡总统府前屈膝下跪、痛哭 流涕的60岁的男人;那位肩膀瘦弱却要扛起沉重担子,年纪轻轻却要处理种种问题的20岁的妹妹;那位刚失去了丈夫,带着5个孩子又可能要失去弟弟的30岁 的姐姐;那位挂念孩子却从来不懂发生什么事的妈妈;那位为生活折腰还要为弟弟奔波到声音嘶哑的哥哥…………这些平凡如你我的人们,还没有来得及从死刑的存 在中看见美好的社会,就已经要经历失去亲人的痛苦。就这样,一个家庭的故事结束了。

然后呢?

坦白说。决定处死一个人,其实不需要什么勇气。

决定不处死一个人,决定用剥夺生命以外的方法来与罪恶抗战,才需要莫大的勇气。

我们的社会什么时候才会有这种勇气,去创造尊重生命和相信人性的价值?

Monday, August 23, 2010

【回应篇|辩论】这是一个好现象吗?这算是偷架构吗?

在8月20日的一篇文章中,我说到了抄袭架构来完成自己的架构的问题。这是我在电邮里收到一位辩坛重量级人物的回应。

这是一种价值观的困扰,而当我依然还在讨论这个价值观的时候,这封电邮实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魔力。

与其去争执对于错,倒不如问问自己的观点是什么。

既然自己有自己的原则与信仰,又何必需要在意别人那错误的看法?

善哉!善哉!



此电邮如下:
————————————————————————————
该怎么说呢?
对与错,基本上很依赖个人的价值观。或许,你在这件事情上觉得错,但对方未必如此认为。
当然,如果你问我博大可以这样做吗?我会说不能!
因为这是我们的信仰。

其实,天下文章一大抄,你又何必对如此一件小事情而耿耿于怀呢?
坦白说,即使,今天对方用我们的一切资料来打败我们的队伍;我们也只能怪自己不够好,而不是说别人偷我的资料。

但为什么我会认为抄袭不好呢?
因为,抄袭就等于让我们放弃了自己学习的机会。
花上几个月时间,却一无所获,才是真正的不值得!
(你又何必为别人的“不值得”而气愤呢?)

在辩论组,学习比一切更为重要。
与其花时间在这一些是是非非,倒不如花点心思在提升自己。

别人跑捷径,是别人家的事。
别人又邪念,也是别人家的事。

最重要的事,我们自己要走在正确的路上。如此而已

【辩论/生活】这里没有我要的东西?

我相信只要是办过组织的人都经常会听到这一句话:

“这里没有我要的东西”

因为“这里没有我要的东西”所以,有人会离开,就算不离开,也会不开心。

其实啊……什么是“这里没有我要的东西”?

要让一个人留下来,是需要理由的。

一个人要不要参与一个组织也需要理由的。

而这个理由,就是“我要的东西”。

回想一下,如果这里真的没有你要的东西。那为什么当初当你参与了这个组织,千百个当中,为什么你就挑了这个来尝试?

你要的东西,是真的不存在?还是你没有勇气继续追求?

什么是你要的东西?要的东西,是需要付出,努力,面对挫折,面对苦难的。你要的东西,不是天上掉下来。

没有一样你要的东西是理所当然的一帆风顺的。面对一时的挫折而已,何必要为自己套上一个永恒的枷锁,认为我就永远失败,这里就永远的失去了我要的东西呢?

所以,遇到失败、挫折?正常啦!
遇到顺风、成功!幸运啦!

很多时候,遗憾的事情怎样来?

前面是终点了,你不小心跌倒了,你很痛,所以你说:“很痛,我不能继续了……我放弃。”其实,只要你在坚持两步就到了。

只要在翻过一座山,就可以登上最高峰,可是因为你看不到路,就觉得那只是神话,实际上,只要转个弯就到了。

所以我说,
世上困难一点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心里的魔鬼。
世上没有你得不到的东西,只有你自己选择了放弃。
如此而已……

Friday, August 20, 2010

【辩论】这是一个好现象吗?这算是偷架构吗?

最近大马的比赛有越来越多的迹象。针对辩坛风气越来越盛,本人绝对是非常欣慰。欣慰的原因是因为爱辩论的人终于有更多磨练自己的舞台。

如此一来,辩手们可透过更多的交流,透过更多对辩题的细细剖析达到自我的提升的目的。

其实,辩论比赛对我而言,胜负固然是对辩手或一些单位的肯定,但是,其存在的意义,是为了自我提升,训练思考能力,训练自己可以在大众面前侃侃而谈的自信。

如此的思考能力哪里来?是透过一次又一次对不同辩题的分析和探讨在和对手切磋后得来。这样的经验更真实更有意义。

最近我开始自己去思考一个问题:

“我会不会让我自己去 
利用其他大专、中学去打自己将去比赛的题目和立场,
来达到完善自己架构的目的。”

其实,这个方法想深一层,并没有什么问题。毕竟每个大专、中学、个人都是透过很多的友谊赛等等的来达到进步的目的。可是后来想想,我以我有这种想法为耻。

为什么?

很简单,辩论比赛是文明的活动,辩论比赛比的是各个大专或单位独有的架构。
正因为独有,辩论比赛,才有意义、才有价值,辩论比赛往往才能够层出不穷,激发更多人的思想。
这时候,我去用别人的架构然后要赢比赛。这,有点龌龊。
就好象灯笼比赛,我去拿别人的作品参赛,这,有道理吗?

其实,拿别人的架构、说法参赛,无论是对自己和对别人都有伤害的。当然,对于被抄袭者而言有两种情况,1)很介意  2)不介意。因此,有一句话很简单,就是“不问自取视为偷”。问过别人了,得到同意了,问题自然不存在,因为肯定不会有一方觉得受到侵犯。事情就好办。可是,应该摸摸自己的良心,这对得起自己吗?

延伸问题:我有侵犯别人的思想结晶吗?
我自己在想,辩论过说这样多话?难道你说的话就版权吗?你凭什么不准别人用你说过的话?谁没有抄过胡渐彪、路一鸣、黄执中说过的经典名句?
针对我自己这样的想法:
老实说,模仿没有错。只是当一个辩手连说法的条理和结构也模仿的时候,之充分体现出此辩士并没有自己的想法。这难道不是一件遗憾的事吗?
除此之外,侵犯与否的问题应该是看“被侵犯”的当事人本身的感受。因此,我才会主张,要抄可以,请问过当事人。

有没有侵犯,辩坛并没有明文规定,因此,答案不详。


再不然,架构为什么不可以抄?有些辩题不是辩了又辩?
针对我自己这样的想法:

还是那句:
要抄可以,请问过当事人。

可是总的来说,本人还是不鼓吹这样的出架构方式,

毕竟,这是走捷径。
何必呢?



P/S:以上纯属个人意见,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

Thursday, August 12, 2010

《台湾的心跳声》蔡依林

再次看了台湾的照片……
这些照片,不是自己拍的……
发现到,
其实
每个人看台湾的角度真的不同。

这每一次不同的角度,
让我再一次重新认识台湾。

还记得那炎热的风
热情的微笑
在我们无助的时候,
台湾人向我们伸出的援手……

巴士司机在我们下车的时候的那一句“谢谢”
乘客自告奋勇的说会提醒我们哪里要下车。
店家亲切的招待……

渔人码头的夕阳,大风和那听了让我的心都融化了的歌声……
台北101的矗立,街头表演……
淡水中学的优美,周杰伦的足迹……
威秀的交响,王若琳的歌声……
九份的单纯……
猫空有趣的巴士导游,友善的卖茶阿嫂……
台湾故宫的雄伟和惊人的艺术展览品……
中正纪念堂严肃的宪兵仪式……

这一切一切……
当然还有小八和奶茶……

让我觉得台湾的画面好快乐。

画面不断的浮现,
回忆里的台湾,
好像正在轻声的告诉我,

你,听到了台湾的心跳声……

这一段路,
无价……

Tuesday, August 10, 2010

碎片……

看着房间的凌乱……

书本
零散的台币
背对着我的吉他
摊开着的行李箱
东歪西倒的水瓶
杂乱的资料



正在陪我品尝

跟着每心跳一次就出现的
寂寞

无法收拾
也不晓得该如何收拾
这些凌乱

就像
我不知道如何面对
我此时此刻的心情
一样

微笑
是武装自己的落寞

武装
是因为
我知道我自己
无处可逃……

沉思……

有谁可以给我建议……

接下来辩论这条路……

我应该以什么心态去面对……

我可以做的是什么……

人生路……